需菩提

什么是打地藏七,什么是地藏里的打七

更新时间:2025-07-10 10:00:30点击:

为什么叫“打七”

梦参老和尚

     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,就告诉你——“打七、打七,为什么要打七呢?打八不行?”没有听说过这个,不打八,专打七。打六不行吗?没有。打三天、打两天,那都不叫“打”。

 

    为什么叫打七?因为我们的我执心,“审思量计度为我”,任何事都把自己摆在第一位,思想上想的都是“我怎么样”。在这个时间,平常的行道不说了,为什么单举出来打七?这是把你的第七识打死,“审思量计度为我”。老法师把这个第七识依着《大乘起信论》与《华严经》结合起来讲,念佛的时候看你用哪一个心来念。

 

    现在我们念佛的心是第六识,还不是第七识。第六识、第七识都叫意,第七识是意根。六是意,七是根。那个“计度为我”是这个意根,要把它打死变成第八识——阿赖耶识。但这只是“相分”,还不是“见分”。

 

    《起信论》上讲:“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。”这是我们生死的根本。“一念不觉生三细”,这一念他迷惑了,现在我们打打七。迷惑了他不知道念佛了,就混饭吃了,一天就混日子过了,那叫迷惑了。

 

    最初的迷惑比这个要深奥得多,我只能够浅显地跟大家介绍,这叫开始的业相。它不停地变化,完了它就要转,叫转相,这是根本;完了是现相,也就是真心里头所起的变化;现相完了,底下就是智相;智相完了是相续相。

 

    业相、转相、现相跟最初的境界相是相应的,这三个没有形相,刚开始的。赶到智相——智就是智慧的“智”——它就起分别了。这就离开那个心,想取个相。相是没有的,但是这个念头一起了,它不断地要相续,这就粗了。

 

    前头三个叫细相,后面是六粗,从细惑变成粗惑了,就想要找个相,取相。但是想找相就是还没相,完了相续不断地想,这是相续相。这一相续就起分别心,好的又想自己得到,不好的不要,取、舍,我不爱的不要,我爱的我要取,这叫执取。执著我,有我了就要取。


推荐文章